予窃疑之,乃询诸游仕荆湘者,云楚之有兰旧矣,然乡人亦不知兰之为兰也。前此十数岁,有好事者以色臭、花叶验之于书,而名著,况他邦乎。予于是信以为兰……乃为小亭,种兰于其旁,而名曰辨兰,无使楚人独识其真者,命亭之意也。
吕大防专门就此咨询在楚国故地即宋荆湖南路、荆湖北路任职的朋友,据说十多年前楚人已将此草命名为“兰”,他遂将“石蝉”改称为“兰”,并在府署西园建亭种植,以“辨兰”为名。同时又有《西园辨兰亭》诗称:“手种丛兰对小亭,辛勤为访正嘉名……若非郢客相开示,几被方言误一生。”诗中指明石蝉为蜀中“方言”,兰才是正名。
春兰,品种:龙字。宋人黄庭坚《幽芳亭记》说,“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”,后世以一干一花为春兰。
同样是在四川,宋哲宗元符元年(1098)六月至元符三年(1100)五月,黄庭坚谪居戎州(治今四川宜宾)。元符二年(1099),作《书幽芳亭》《幽芳亭记》,盛赞兰花清香幽雅之美,称“兰是山中香草移来”。黄庭坚文中所说“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,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”,为后世人们区分兰(春兰)、蕙(蕙兰等)所常言,影响深远。
(二)江陵府、鼎州、澧州的“兰、蕙”
吕大防《辨兰亭记》介绍,蜀人所说石蝉,楚人均称作兰。楚地有此草已久,十多年前当地人经过一番名物考辨始命名为兰。由吕大防建亭作记向前推十数年是宋英宗治平年间(1064-1067),此前人们早已见到此花,此时命名为兰。吕大防所说“荆湘”主要指今湖北荆州至湖南长沙一线。这一带盛产兰花,同时稍后也有不少文献可以证明。如元丰五年(1082),周师厚《洛阳花木记》“草花”:“兰(出澧州者佳,春开、紫色)。”所说是观赏花卉兰花,洛阳的兰花来自澧州。宋澧州属荆湖北路,治今湖南常德市澧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