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娱乐吃瓜

人狐之间:从九尾祥瑞到狐媚惑主

2024-12-30

这种观念影响甚远且深入人心: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中陈胜在起兵前夜,偷偷让吴广在野外的神祠燃起篝火,狐鸣呼曰:“大楚兴,陈胜王”,可见即便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也懂得借狐来鼓舞人心。直到南北朝时期,《魏书·灵征志》中记载了北魏太和十年(486年),“三月,冀州获九尾狐以献”,并明确指出“王者六合一统则见”,仍然将九尾狐与国君一统天下的祥瑞联系在一起。

后来,九尾狐被视为君王仁德的象征。这或许与礼制社会建立后,人们视狐狸身上有“三德”有关。《说文解字》中对“狐”的释义为“其色中和,小前大后,死则丘首”,其中“其色中和”指的是狐狸的毛色柔和,符合中国人的中庸之道;“小前大后”指的是狐狸的身段前窄后宽,寓意长幼尊卑有序;而“狐死首丘”出自《礼记·檀弓》“狐死正丘首,仁也”,指的是狐狸死之前脑袋一定是朝着巢穴的方向,寓意不忘本,是仁的体现。从先秦到魏晋,以九尾狐的现世彰显国君施政仁德的观念十分流行:
《瑞应图》载,“王者不倾于色,则至”,即君王不贪恋美色,勤于治国,九尾狐便会出现;《孝经援神契》中也写道,“德至鸟兽,则狐九尾”,即君王将仁德施予万物,九尾狐就会现身。曹植在《上九尾狐表》中记载了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年)十一月,甄城县出现了一只巨大的九尾狐,“长七八尺,赤紫色,举头数尾,尾甚长大,林列有枝甚多”,并且称赞道,“斯诚圣王德政和气所应也”。但实际上,曹植是在利用九尾狐歌颂曹丕,以使自身免于灾祸。
除此之外,由于禹当年所见是九尾白狐,因此现实中的白狐也被视为王者仁德守法、智慧开明的祥瑞。《春秋潜潭巴》载,“白狐至,国民利;不至,下骄恣”。《瑞应图》载,“王者仁智明,则白狐出”,“王者仁智,动唯法度,则见(白狐)”;《天镜》载,“王者德和,则白狐来”。然而,国君要做到仁、智、明,离不开贤臣的辅佐,于是,白狐也会出现在这样的臣子家中。《宣室志·李揆》中记载了唐代丞相李揆在乾元初年担任中书舍人时,有一天退朝回到家,“见一白狐在庭中捣练石上”,第二天李揆便升任了礼部侍郎。历史上,李揆在诸多重大政治事务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,帮助唐肃宗做出了公正、明智的决断。

最新文章

岁月催人老,几个月前的周杰伦和如今判若两人

明星

 

阅读19777

三款三星平板被“除名”

科技

 

阅读18528

德约打出了一次41拍超长回合挽救破发点的“神仙球”

新闻

 

阅读15654

《 藏海传》张婧仪美貌有武力,打破了大男主剧女主是镶边的命运

电视剧

 

阅读17060

《绽放的许开心》该剧有两大看点值得期待

影视

 

阅读13544

冀ICP备20013543号-8